2011年9月5日 星期一

有限公司 / 股票發行(二) - 股本分類 / 發行價及發行會計紀錄

股本

共分兩類:

  • 註冊股本(Authorized Share Capital) - 也稱為法定股本,即公司可發行的最高股本總額。
  • 己發行股本(Issued Share Capital) - 公司實際己發行的股本金額。

發行價 其會計紀錄

以下均假設為認購時一次過支付

  • 以票面值發行(Issue at par value) - par value 即面值,例:面值為$1 的股票,以$1發行
  • 以溢價發行(Issue at a premium) -例: 面值為$3的股票,以$4發行
  • 以折讓發行(Issue at a discount) -例: 面值為$3的股票,以$2發行

2011年8月21日 星期日

有限公司 / 股票發行(一) - 上市 VS 非上市公司分別 / 優先股 VS 普通股

股票是有限公司為籌集資金發給投資者作為公司資本部分所有權的憑證,成為股東以此獲得股息(股利),並分享公司成長或交易市場波動帶來的利潤;但也要共同承擔公司運作錯誤所帶來的風險。

上市 / 非上市公司分別
以香港計:
  • 上市公司(Public Company / Listed Company):無上限數目的股東,股票可在股票交易所(港交所)買賣。
  • 非上市公司:股東上限50人,股票不可在股票交易所買賣。
在香港,有限公司均受到《公司條例》規管,而上市公司則同時需要遵守《上市規則》、《公司收購及合併守則》及《股份購回守則》等規例。

國際分類(Type of Share)
建基於不同地方的金融市場情況及法規,各地分類均略有不同,一般來講可按權利及分紅情況,可分為優先股(Preference Shares)、普通股(Ordinary Shares / A股)、B股。

(B股是香港股票市場中一種已不准發行的股票分類,與A股的分別在於B股的面值多是A股的五分之一至十分之一,但兩者的投票權是相等的。所以於1970、80年代很多公司皆曾發行,務求以最少的金錢控制公司。1989年12月港交所修例訂明除特殊情況外,不再考慮B股上市。現時,太古股份有限公司的B股為碩果僅存的B股股份。)

於考試當中,由於B股差不多成為歷史,同學只需知道優先股、普通股兩種即可。

優先股
  • 較普通股優先,可以獲派發股息(Dividend)及於清盤時分得公司資產。
  • 於股東大會中無投票權
普通股
  • 較優先股後,可以獲派發股息及於清盤時分得公司資產。
  • 於股東大會中有投票權
下回將解釋其他相關概念。

2011年8月17日 星期三

Double Entry System 複式簿記 / RC3D 口訣

Every transaction affects at least two items / accounts in the balance sheet(), Therefore we have to record the transaction at least twice,(at least one debit entry and one credit entry).

For example, company A sell goods to company B, Company B pay by check to. A should record in the credit as "sales" , and in the debit note for the "bank." Conversely, B should record as a debit of "material procurement", and a credit of "bank."

每筆交易都記錄在資產負債表中至少兩個不同的賬戶當中。每筆交易的結果至少被記錄在一個借方和一個貸方的賬戶,且該筆交易的借貸雙方總額相等。

例如,如果A企業向B企業銷售商品,B企業用支票向A企業支付貨款,那麼A企業的會計就應該在貸方記為「銷售收入」,在借方記為「銀行存款」。相反地,B企業的會計應該在借方記為「材料採購」,並在貸方記為「銀行存款」。

RC3D
有時大家於決定處理那個戶口,Debit還是Credit時,不免有點煩惱,今日提供RC3D口訣給大家作參考。
  1. Recognize the name of Accounts(辨認出有關項目)
  2. Classify the Type of Accounts - assets, liabilities ,capital, income, expense(辨認出有關項目所屬類型)
  3. Decide the Increase / Decrease of the accounts(決定有關項目增減)
  4. Decide the debit / credits of the accounts(決定是借方還是貸方)
  5. Draw up the T accounts(劃出T賬)
希望幫到大家!

2011年8月10日 星期三

流動比率與速動比率有何不同的地方?

流動比率 = 流動資產 / 流動負債
其主要係衡量公司之短期性流動性資產是否大於短期性流動負債,用以說明公司短期資金調度及短期償債能力。一般而言,此項比率若能大於2,表示公司資產流動性佳並足以應付短期資金需求。

速動比率= 速動資產 / 流動負債

而:速動資產 = 現金 + 短期投資 + 應收帳款淨額 = 流動資產 – 存貨 – 預付費用

流動資產中扣除流動性及變現性較差之存貨,並將已現金流出之預付費用扣除,所呈現之高度變現性資產,即為速動資產。因扣除存貨部份,因此一般而言,公司之速動比率若大於1,則表示其流動性足夠支應短期性債務,對公司資金調度將偏向正面。

炒股經:若一家公司之流動比率大於1,但速動比率小於1,一定要探究其原因,若因存貨持續增加造成速動比率突然下降至1以下,應對公司存貨增加原因進行深入了解,若起因於短期因素造成,並可很快降低則尚可,倘若起因於下游景氣趨緩,則應提高警覺!不過,大家還是專心讀書,考不好HKDSE的損失,是炒股賺不回來的!

2011年7月25日 星期一

BAFS - 比率分析

於必修部分中,考生需計懂得計算以下比率,並運用會計比率評論公司的盈利和變現能力:
  • 毛利率
  • 淨利率
  • 營運資金/流動比率
  • 速動比率
  • 運用資金報酬率
於選修部分會計單元中,考生則需要計算下列比率及評論公司在盈利能力、變現能力、償債能力管理效能及投資回報的表現:
  • 成本加成
  • 毛利率
  • 存貨周轉率
  • 賒銷期限(按日數計)
  • 賒購期限(按日數計)
  • 應收帳款周轉率
  • 應付帳款周轉率
  • 每股盈利
  • 總資產周轉率
  • 槓桿比率
  • 股息比率
  • 市盈率
由於新舊課程交接,同學甚至老師均有可能有所混淆,所以特意寫了這篇文章簡釋比率分析。請大家日後留意Learnin'2pi BAFS網誌的文章,就可學得更多,考得更好!

2011年7月11日 星期一

BAFS 模擬試卷分析(二)

接著上次所寫,今回為大家分析卷一乙部第6題,分析「考評局的分析」,順道教大家拆解題目;只看第3級或以上。(原因請見上篇)

先看看題目內容,和第五級的表現。

當看到這麼多的數字時,同學理應立刻開始回憶相關的公式和數字定義。a部分和b部分都是討論有關數字的定義和公式;雖然今次的評分參考當中沒有直接要求考生寫下有關公式,但如果我們過於簡單地說毛利率(Gross Profit Ratio)低是因為「銷售成本高」,則考官可能不明白銷售成本和毛利率的關係,認為你只是撞彩,會在2分當中只給予1分。如有了公式解釋兩者關係,則考官會較易明白。舉一反三,這個道理同樣於本題處理淨利率(Net Profit Ratio)中適用。如果可以,大家不妨參考這位同學,提供一些例子,如何導致成本增加。

b部分中,同學可以用考慮以下三者互相聯繫來拆題:

l 挑選有關能力的數字(由於提供的資料均以數字為主)

l 越高越強?越高越弱?

l 強定弱?只有兩個選擇

這位考生明確指出變現能力(Liquidity)和流動比率(Current Ratio)、速動比率(Liquid Ratio)有關,和簡單解釋有關定義 / 公式,再從定義 / 公式中,取出合適的項目作解釋。這位考生選擇使用兩個比率公式的「不同之處」,也是可取的做法。

c部分牽涉的己經不是上述數字,而是一些人力資源(Human Resource) 問題。首先同樣要記得:「兩個」、多出答案不予評分。其次則是如果大家有暑期工或兼職的經驗,大可以嘗試設身處地,金錢當然可以作某程度上的補足,但之後找工作又如何呢?大家在回答不少人力資源有關的問題上,可先從「日後工作」及「金錢」兩個方向入手。

「介紹新工作」一點中,考生清楚說明避免失業,是不少勞工的考慮。

「比市場優厚的遣散費」很多時候都是處理解僱問題的黃金答案,這位考生可以解釋多一點額外遣散費的意義。

現在我們看看第四級的答卷:

兩部分這位考生都未有直接使用公式,幸整體解釋尚算清晰,否則則有「吹水」之嫌。這位考生同學也展現了對會計比率的熟識,但整體來說,如果清楚列明公式,則此8分會較為穩妥。

就遣散費一點,這位考生比剛才回答得好,較清楚解釋增加遣散費的作用。

令這位同學跌至第四級,敗筆在於「自願離職計劃」。「自願離職計劃」本來同樣是不少人力資源有關的問題上的黃金答案,但題目己經清楚說明「所有員工將被解僱」,所以這方法並不適用。黃金答案,也有不適用的時候,同學不宜亂記Marking Scheme後就麻目放進答卷中。

最後,大家再看第三級:


很明顯地,a部分過於簡單,換上是高級程度會考,4分中即使給上1分,同情意味也甚為濃厚。這位同學雖然沒有說錯,但公式、解釋均欠奉,回答財務比率的題目,卻未能從提供的數字中分析,真的有夠奇怪。

b部分同學尚能解釋比率代表,但開首就應該清楚寫出:「變現能力和流動比率及速動比率有關」,否則考官可能對於你的答案,來得一頭無緒。這個也是以往同學的常犯錯誤之一。

c部分中,同學應留意只給予法例要求並不足夠。而第二點則應略加解釋,到底此舉有甚麼作用。

2011年6月25日 星期六

BAFS 模擬試卷分析(一)

為了讓大家了解得到「邊級打邊級」,考評局特意設計了模擬試卷並提供「各級答案」,好讓大家理解到要達到相關級數,要答得出甚麼水平的答案。

根據大學公佈的入學要求,即使是最寬鬆的,也要求同學於選修科目中,要有至少一科達到第2級。(見:http://334.edb.hkedcity.net/doc/chi/ER_of_UGC_c.pdf) 另一方面,考評局也指在訂定新高中文憑第45級的等級水平時,將會參照以往高考的A-D級,確保和以往的評核模式有一定延續性。所以基本上我們大可以只參考第3級或以上,因為回看以往大學入學成績,E級是不太可能足夠進大學,除非科目有C級或以上成績搭救。

第一回將會和大家分析卷一乙部第4題,分析「考評局的分析」,順道教大家拆解題目。

先看看題目內容,和第四級的表現(考評局並未提供第5級的作答樣本)

看罷題目之後,大家應該立刻能夠剔除退休金和年息的數字,專注於「金融產品」、「回報」及「風險」三個詞語之上。

先看第一部分,最可惜的是這位考生竟然答了「孖展」為其中一種金融產品(事實上第二和第一級都答了這個答案) 。其實孖展廣義是指利用以抵押來買賣證券、期權或期貨的交易,考生於答卷中尚能正確寫出其定義,偏偏就不知道這本身並不是一種金融產品。

另外,期貨和認股證、期權等,同被稱為衍生工具。同學單獨寫上期貨作為一種金融產品不能算錯,但如果把期貨、認股證、期權三者寫成2種或3種的金融產品,則考試可能失分。

最後,不論是高考還是新高中,考評局於閱卷原則中都寫明「多出答案不予評分」,答案數量超出要求者,閱卷員將按考生作答先後次序批閱。所以閱卷員很有可能只當這位同學答了股票、孖展和債卷三項,而當中第二項不對,故給予2分。(明明可以取3分的…)

至於第二部分,可答的因素其實有不少,這位同學於第一點能夠解釋風險和損失的關係,和不同產品具有不同風險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同學也能解釋回報率的重要性。

看罷第四級,可以看看第三級:

這位同學於第一部分問題不大,惟時間許可的話,可就金融產品寫多一點作解釋,因為我們考試時並不知道評分參考有否這樣的要求。第二部分主要是解釋經濟氣候的部分過於籠統。要取得較高分數,可以同時指出於經濟氣候暢旺時,資產估值一般較高,從而於證卷價格來反映,使回報提昇。

下回將會拆解模擬試卷其他題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