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讓大家了解得到「邊級打邊級」,考評局特意設計了模擬試卷並提供「各級答案」,好讓大家理解到要達到相關級數,要答得出甚麼水平的答案。
根據大學公佈的入學要求,即使是最寬鬆的,也要求同學於選修科目中,要有至少一科達到第2級。(見:http://334.edb.hkedcity.net/doc/chi/ER_of_UGC_c.pdf) 另一方面,考評局也指在訂定新高中文憑第4、5級的等級水平時,將會參照以往高考的A-D級,確保和以往的評核模式有一定延續性。所以基本上我們大可以只參考第3級或以上,因為回看以往大學入學成績,E級是不太可能足夠進大學,除非科目有C級或以上成績搭救。
第一回將會和大家分析卷一乙部第4題,分析「考評局的分析」,順道教大家拆解題目。
先看看題目內容,和第四級的表現(考評局並未提供第5級的作答樣本)。
看罷題目之後,大家應該立刻能夠剔除退休金和年息的數字,專注於「金融產品」、「回報」及「風險」三個詞語之上。
先看第一部分,最可惜的是這位考生竟然答了「孖展」為其中一種金融產品(事實上第二和第一級都答了這個答案) 。其實孖展廣義是指利用以抵押來買賣證券、期權或期貨的交易,考生於答卷中尚能正確寫出其定義,偏偏就不知道這本身並不是一種金融產品。
另外,期貨和認股證、期權等,同被稱為衍生工具。同學單獨寫上期貨作為一種金融產品不能算錯,但如果把期貨、認股證、期權三者寫成2種或3種的金融產品,則考試可能失分。
最後,不論是高考還是新高中,考評局於閱卷原則中都寫明「多出答案不予評分」,答案數量超出要求者,閱卷員將按考生作答先後次序批閱。所以閱卷員很有可能只當這位同學答了股票、孖展和債卷三項,而當中第二項不對,故給予2分。(明明可以取3分的…)
至於第二部分,可答的因素其實有不少,這位同學於第一點能夠解釋風險和損失的關係,和不同產品具有不同風險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同學也能解釋回報率的重要性。
看罷第四級,可以看看第三級:
這位同學於第一部分問題不大,惟時間許可的話,可就金融產品寫多一點作解釋,因為我們考試時並不知道評分參考有否這樣的要求。第二部分主要是解釋經濟氣候的部分過於籠統。要取得較高分數,可以同時指出於經濟氣候暢旺時,資產估值一般較高,從而於證卷價格來反映,使回報提昇。
下回將會拆解模擬試卷其他題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