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毛利率
- 淨利率
- 營運資金/流動比率
- 速動比率
- 運用資金報酬率
- 成本加成
- 毛利率
- 存貨周轉率
- 賒銷期限(按日數計)
- 賒購期限(按日數計)
- 應收帳款周轉率
- 應付帳款周轉率
- 每股盈利
- 總資產周轉率
- 槓桿比率
- 股息比率
- 市盈率
先看看題目內容,和第五級的表現。
當看到這麼多的數字時,同學理應立刻開始回憶相關的公式和數字定義。a部分和b部分都是討論有關數字的定義和公式;雖然今次的評分參考當中沒有直接要求考生寫下有關公式,但如果我們過於簡單地說毛利率(Gross Profit Ratio)低是因為「銷售成本高」,則考官可能不明白銷售成本和毛利率的關係,認為你只是撞彩,會在2分當中只給予1分。如有了公式解釋兩者關係,則考官會較易明白。舉一反三,這個道理同樣於本題處理淨利率(Net Profit Ratio)中適用。如果可以,大家不妨參考這位同學,提供一些例子,如何導致成本增加。
b部分中,同學可以用考慮以下三者互相聯繫來拆題:
l 挑選有關能力的數字(由於提供的資料均以數字為主)
l 越高越強?越高越弱?
l 強定弱?只有兩個選擇
這位考生明確指出變現能力(Liquidity)和流動比率(Current Ratio)、速動比率(Liquid Ratio)有關,和簡單解釋有關定義 / 公式,再從定義 / 公式中,取出合適的項目作解釋。這位考生選擇使用兩個比率公式的「不同之處」,也是可取的做法。
c部分牽涉的己經不是上述數字,而是一些人力資源(Human Resource) 問題。首先同樣要記得:「兩個」、「多出答案不予評分」。其次則是如果大家有暑期工或兼職的經驗,大可以嘗試設身處地,金錢當然可以作某程度上的補足,但之後找工作又如何呢?大家在回答不少人力資源有關的問題上,可先從「日後工作」及「金錢」兩個方向入手。
「介紹新工作」一點中,考生清楚說明避免失業,是不少勞工的考慮。
「比市場優厚的遣散費」很多時候都是處理解僱問題的黃金答案,這位考生可以解釋多一點額外遣散費的意義。
現在我們看看第四級的答卷:
兩部分這位考生都未有直接使用公式,幸整體解釋尚算清晰,否則則有「吹水」之嫌。這位考生同學也展現了對會計比率的熟識,但整體來說,如果清楚列明公式,則此8分會較為穩妥。
就遣散費一點,這位考生比剛才回答得好,較清楚解釋增加遣散費的作用。
令這位同學跌至第四級,敗筆在於「自願離職計劃」。「自願離職計劃」本來同樣是不少人力資源有關的問題上的黃金答案,但題目己經清楚說明「所有員工將被解僱」,所以這方法並不適用。黃金答案,也有不適用的時候,同學不宜亂記Marking Scheme後就麻目放進答卷中。
最後,大家再看第三級:
很明顯地,a部分過於簡單,換上是高級程度會考,4分中即使給上1分,同情意味也甚為濃厚。這位同學雖然沒有說錯,但公式、解釋均欠奉,回答財務比率的題目,卻未能從提供的數字中分析,真的有夠奇怪。
b部分同學尚能解釋比率代表,但開首就應該清楚寫出:「變現能力和流動比率及速動比率有關」,否則考官可能對於你的答案,來得一頭無緒。這個也是以往同學的常犯錯誤之一。
c部分中,同學應留意只給予法例要求並不足夠。而第二點則應略加解釋,到底此舉有甚麼作用。